最近重播《那年花開月正圓》,除了看劇過癮,劇中的美食也讓我印象深刻,如甑糕、潑油麵、羊肉泡饃、肉夾饃、涼皮等,都是陝西在地小吃。身為一名重度追劇迷的我,終於找到兩道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- 甑糕和潑油麵,在台灣也吃得到。我立刻啟程出發去品嚐,並用了兩天一夜完成環島之旅。
▌故事大綱
1884年(清光緒十年),周瑩跟著養父周老四來到關中,因周老四輸光錢財,將周瑩賣到沈家當丫鬟,後來周瑩逃跑,躲進吳家東院大少爺吳聘的轎中,頗具商業頭腦的周瑩得到吳蔚文的賞識,被獲許留在吳家。之後沈家大少爺不明原因死在吳家倉庫,沈星移懷疑沈家大少爺被吳聘暗殺,出手將其打傷。吳聘不治身亡,周瑩繼承吳家家業,從此踏上了人生的巔峰之路。在經歷了喪夫、喪子、商戰等重重磨難後,周瑩終於成為了陝西首富,並在民族危難之際,捐資助餉,支援抗日戰爭。
▌劇中的靈魂食物
《甑糕》
劇中周瑩最愛的甑糕,是陜西最傳統的甜食,由糯米、紅棗配上紅豆蒸製而成,正宗的古早味甑糕由大甑炊製而成。
周瑩︰ 「吃出糯米的黏沒有﹖這黏勁兒就像我和你,怎樣也分不開。」
「這滋咪也像我和你」
吳聘︰ 「我知道為什麼那麼喜歡吃甑糕,吃的是甑糕,品的是你和我的日子」
《潑油麵》
潑油麵的麵條一般選用手工製作的寬麵,口感更為筋道。並且,採用新鮮的辣椒製成的辣椒麵,配以蒜末、蔥花則,增加麵條的香氣和風味,醬油和醋則可以調節麵條的鹹淡和酸度。
▌大陸婆婆麵食館 (臺東池上)
大陸婆婆麵食館開在臺東池上,是由一位七十多歲的山西婆婆楊杏花開創的,20多年前跟著原住民老公潘文泰,從大陸嫁到池上定居,但回台不過六年老公就因病過世,婆婆自力更生自己擀麵糰賣起花捲饅頭,騎著腳踏車踏遍池上,幾年前婆婆病倒了,大女兒答應她如果順利康復要在臺東開一家道地的麵食館。大陸婆婆提供的麵食單富多樣,就像山西飲食文化的縮影,特別的是,店裡提供山西頗具代表的大盤雞麵、貓耳朵,還有包子、花捲都是婆婆與女兒愛軍親手揉製,更加入池上的米粉,讓麵點格外有囑勁。(資料來源︰臺東觀光旅遊網)
我當天點了甑糕和潑油麵,甑糕熱騰騰,入口即化、香甜而不腻,真的可以大口大口接著吃。
潑油麵的味道層次豐富,麵條的筋道與辣椒麵的香辣、蒜末和蔥花的香氣、醬油和醋的鹹淡酸甜相得益彰,再加上半個蛋,令人回味無窮。
店家資訊:
大陸婆婆麵食館
地址:臺東縣池上鄉慶福路27號 (離池上車站大概5~6分鐘左右路程)
電話:08-9862970
營業時間:11:00—14:00;17:00—20:00(周一、周二公休)
以下的影片有詳細介紹大陸婆婆的故事。
影片來源︰池上最紅婆婆 手作麵食人生味 第338集《進擊的台灣》
▌看電視、看歷史
該劇以清末民初的陝西關中為背景1884年(清光緒十年),劇中涉及了許多歷史事件︰
洋務運動:
洋務運動是清朝在19世紀後期所進行的一場自強運動,目的是抵禦西方列強的侵略。劇中提到了洋務運動在陝西的發展,包括陝西機器織布局的建立。
戊戌變法:
戊戌變法是清朝光緒帝在1898年所進行的一場政治改革,目的是挽救清朝的危亡。劇中提到了戊戌變法在涇陽的影響,包括周瑩與沈星移的政治理念之爭。
八國聯軍侵華:
八國聯軍侵華是清末民初的一場侵略戰爭,慈禧太后逃往西安。劇中提到了八國聯軍侵華對涇陽的影響,周瑩曾為慈禧太后提供物資和援助。
另外,我會不定期在Facebook、IG 隨筆分享旅遊、美食,歡迎大家訂閲及互相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