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國家的冠軍 (1947 Road to Boston)
導演︰姜帝圭
主演︰河正宇 (飾演孫基禎)
任時完 (飾演徐福潤)
裴晟佑 (飾演南昇龍)
故事大綱
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,以韓國馬拉松名將孫基禎、南昇龍、徐潤福三人為主題人物,以1936年柏林奧運及1947年波士頓馬拉松大賽為主軸,敍述出韓國人如何極力爭取以自己國家的名義參加比賽。
故事一開始講孫基禎馬拉松選手在1936年的「柏林奧運」,他獲得金牌並創下新的世界紀錄,但當時朝鮮(韓國)是日本的殖民地,所以孫基禎及南昇龍的比賽服上只能貼日本國旗,上台領獎時也只能是掛上日本國旗,獎牌也不屬於韓國。
十年後,出現了有「第二個孫基禎」之稱的徐潤福,孫基禎及南昇龍看到徐潤福的潛質,極力幫助他成為一名馬拉松的選手,代表朝鮮參加「194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比賽」。當然,過程發生很多爭執與波折,至於徐福潤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國家,能不能穿貼上太極旗的運動服去參加比賽,比賽的結果如何,大家可以去看這電影就知道結果了。
精彩預告
看電影、看歷史
在這套電影,分別有兩個很重要的時期,1936年(日治時期的朝鮮)、1947年(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朝鮮獨立)。
日治時期的朝鮮
於1910年8月日本強迫朝鮮簽定《日韓合併條約》,正式吞併朝鮮半島,設立朝鮮總督府,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。從1910年至1945年,日本統治朝鮮三十五年。
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獨立
1945年9月2日,日本正式簽署降書,宣布無條件投降,撤出朝鮮,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。戰後,朝鮮被美國和蘇聯以北緯38度線(三八線)為界,分為南北兩塊分別占領,並分別建政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。當時的朝鮮雖然獨立,但仍歸美軍管理,在國際上是難民國,在西方的國家都不知道有朝鮮這個國家,以為朝鮮人是日本人或是中國人。
觀看後的感想
這是一部以運動為題材的真人真事電影,整套電影十分流暢,不會有沉悶的劇情,強烈感受到當時的韓國人對國家的重視,選手們是多麼渴望,選手服可以貼上太極旗(國旗),代表自己的國家參加國際大賽。
有一段讓我很感動,就是徐潤福跌倒爬起來,是靠著跟媽媽的回憶,再抓回自己的跑步節奏,這段的背景音樂實在太好聽、太感人了。另外,升上國旗時的音樂也讓我感動,原來是我小時候常常唱的歌「友誼萬歲」,查詢一下,這首原來是當時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國歌,也是韓國的愛國歌(애국가 The Patriotic Song)。電影結尾時,播出這三位真實人物的介紹,讓觀眾看到難能可貴的歷史照片。
本文的圖片來源︰車庫娛樂股份有限公司